1906年农历六月初六,周树人与朱安在周家新台门的大厅里举行了盛大的婚礼。当时,周树人年仅26岁,朱安则已经28岁。两家都是昔日的显赫之家,虽然家道已显衰败,但依然保持着贵族的风范。婚礼当天,锣鼓声震天,鞭炮连天,宾客盈门,场面非常热烈。
新郎穿着传统的婚礼装束,戴着一顶罗制的筒帽,帽下还垂下了一条假辫子,身着套袍,外面罩着纱质的罩袍,脚上穿的是黑色的高筒靴。新娘则身着古代婚礼服装,红色纱裙下摆镶着白色棉边,下面是黑色的绸裙,典雅且沉稳。婚礼的气氛热烈,然而也有一些小插曲。当天,花轿抬进大门,当一位迎亲的女伴轻轻掀开轿帘时,意外发生了:一只新娘的鞋子从轿内掉了出来。因为朱安的脚较小,娘家特意为她准备了一双稍大些的绣花鞋,加上她身材较矮,坐在轿中时,鞋子不小心滑落了。一些年长的亲戚开始低声议论,说这算是“祸不单行”的不祥之兆。
仪式结束后,新人被送入楼上的新房。周树人身高161cm,外表清秀,虽然略高于新娘,但她的身材显得比他矮小,且面容略显消瘦,给人一种未完全成长的印象。两人步上楼梯时,宾客们纷纷拥挤,推搡中不慎踏落了新郎的一只鞋,再次引发一阵低声议论,被视作不祥的预兆。
展开剩余75%婚礼之夜,新郎如木偶般被操控,一言不发。即便面对新媳妇,也依然无言,脸上满是阴郁和沉默,整个氛围压抑而冷寂。直到深夜,周树人流泪的痕迹还清晰可见,印花被上的靛青几乎染上了他白皙的脸庞。周母担心新婚夫妻的情形,悄悄走到隔壁房间聆听,却只听到几乎没有对话,儿子一直低头看书,直到深夜才慢慢入睡。
第二天,一位贺客住进了带玻璃窗的房间,次日早上,他声称在夜间见到了鬼,胡言乱语一番,结果遭到了主人的训斥。周树人当天便搬进了母亲的房间,开始了与妻子的分离生活。他每天沉浸于读书,不和朱安有太多的互动。数日后,周树人便与二弟周作人一起启程前往日本。没有人提及朱安在这几日里是如何度过的,不知她是木然地坐在空荡的新房中,还是听着过来人一遍遍劝解,忍耐着孤独和寂寞。
随着周树人离开,朱安承接起长子长媳的责任,恭敬地侍奉长辈,日复一日,恪守着古老的妇道。绍兴一带的人称刚嫁入周家的女子为“新妇”,然而对于朱安来说,这段婚姻带来的不仅是责任与孤寂。她独自面对这个冷清的大院,甚至居住在那间名为“蓝门”的房间,这里曾经是一个族中读书人的死处,空寂阴森。周作人曾形容那里的氛围如同冥界:“夜色昏黄,楼窗空荡,不知是鸟是蝙蝠,亦或是猫头鹰,狐狸般的面孔在窗沿出现,周围的空气中充满了异样的感觉。”
尽管新房的装修是为周树人和朱安准备的,朱安仍然每天独自走上那条狭窄的楼梯,回到那间空荡的房间。那份孤寂与冷清让人几乎无法忍受。周家并不只有朱安一个感到孤独,周树人的祖母蒋氏与母亲鲁氏,也过着各自孤独的生活。蒋氏与丈夫关系不和,常年独居,几乎不曾露出笑容;鲁氏则在38岁时失去了丈夫,独自抚养子女,沉浸在寂寞中。
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,朱安渐渐适应了这份孤单。1909年初秋,周树人在母亲的催促下,从日本回到绍兴,这似乎为朱安带来了一线希望。然而,周树人回来后的态度却让她迅速感到失望。两人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流和感情,过日子的方式显得冷漠而疏远。周母询问时,周树人只是简短地回答:“和她谈不来。”而这份冷漠与无趣,显然加深了两人之间的隔阂。
随后,周树人忙于教育工作,常常身在外地,很少回家,每次回家也只是一个人独自安睡。尽管他清楚朱安在生活上的付出与照料,但对她依然没有任何爱情。在一封写给许寿裳的信中,他提到自己白天采集植物,晚上抄写古籍,用这些活动来填补心中的空虚。他表露出自己虽然有正常的欲望,却极力克制,将这些需求转移到其他事物上。
1912年初春,周树人正式搬到北京,开始了与朱安长达七年的分居生活。两人虽然相隔千里,但彼此的孤寂并没有得到改变。周树人在北京过着孤独的生活,朱安则在绍兴学会了抽水烟,而这习惯一直伴随她直到终老。
随着时间推移,周树人回到故乡为母亲庆祝六十大寿,婚姻中的裂痕逐渐显现。在宴席上,朱安忍不住在众人面前指责丈夫,尽管这番行为只让她在周树人心中的印象更加深刻。之后,周作人夫妇回国,家中气氛开始有所变化,朱安也开始和他们交流,虽然她并未完全融入其中,但至少不再那么孤单。
朱安继续忍受着家庭中的种种不满与矛盾。一次,她的房间里出现了一条大白蛇,这在当地民间被视作不吉利的象征。朱安因而心生恐惧,并请求周作人帮助她辟邪。尽管如此,周树人对此事冷漠回应,甚至认为朱安的请求有些荒谬。可以看出,朱安所处的周家,在那个时代仍然显得颇为开放与宽容。
1925年夏天,朱安因病被送往医院检查,幸好并未查出重大疾病。鲁迅关心她的健康,但仍未改变两人之间缺乏感情的现状。曾有许多人劝说鲁迅放弃朱安,认为如果没有感情,就应该送她回娘家。然而鲁迅依旧照顾着她,因为他知道朱安已经没有其他选择,离开周家,她将面临更为可怕的孤立。
鲁迅心中早已决定,朱安只能与他共同度过余生。直至许广平的出现,才让鲁迅在后半生感受到了真正的爱情与温暖。
1926年初秋,鲁迅与许广平离开北京,朱安默默站在门口,看着丈夫与爱人远去的背影,心中有着难以言喻的痛苦与孤独。十年后,鲁迅在上海去世,朱安孤单地在北京继续生活,直到最终离世。
发布于:天津市仁信配资-配资平台网-可靠的配资门户-股票杠杆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