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明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US2。(受访企业供图)
rr
深圳新闻网2025年10月11日讯(深圳商报记者 吴素红 张郗郡)9月29日,深圳前海冰雪世界正式开门迎客。开幕式上,鹿明机器人旗下LUS2机器人舞蹈队亮相现场,为本次开幕式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机器人舞蹈秀。
r在今年8月举行的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,LUS2也以出色的动作完成度和艺术表现力力压对手,斩获大会群舞赛的银牌。
r此前,LUS2已在今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,凭借“1秒弹射起身”高能名场面惊艳四座:上一秒,LUS2还平躺在地面上,下一秒,便“腾”地一声就从地面弹射而起,稳稳直立于地面。
r当多数机器人还在用3到5秒艰难“起身”时,LUS2已经实现全球首个“1秒弹射起身”。
r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,不只是快,更藏着人形机器人的硬核突破。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张劲评价:“这个动作看似小,实则大幅提升了机器人的可靠性,是产品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。”
r那么这样的动作究竟是如何实现的?近日,深圳商报记者走进宝安区鹿明机器人,对话创始人喻超,揭开这台“秒起”机器人背后的技术密码。
r“一秒弹射”背后是十年蓄力
r“LUS2作为一个全尺寸的人形机器人,想实现摔倒之后的快速恢复,最关键的是胯和膝盖两个部位关节模组的发力。”喻超说。
r据了解,LUS2根据身高1.6米、体重557kg的真人比例进行设计。更高、更接近真人的体型,意味着更高的重心和更大的控制难度。
r为此,鹿明自研了峰值扭矩可达360N·m、速度可达10rad/s的关节模组——正是因为大功率、高密度的关节模组,才能让机器人爆发出如此流畅迅速的弹射动作。
r光有“力气”还不够,还需要算法处理,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“大脑”配合。
rLUS2搭载算力高达275TOPS的芯片,以高频算法实现每秒万亿次决策。让机器人从传感器数据采集、运动规划到电机驱动的整个流程实现微秒级同步——这才是“一秒起身”背后看不见的神经中枢。
r研发出这一套零部件和算法的鹿明机器人团队,实际上在AI和机器人行业已经有了十年的积累。
r创始人喻超毕业于清华大学,获得数学、能源动力、航天航空多个方向的学位;其他核心研发成员也大都来自清华、复旦、上交等头部院校。他们早在多年前就携手组队,深耕机器人与AI领域整整十年。
r喻超向记者表示,从大学毕业的那一刻起,自己心中就有一个“创业梦”。从一毕业就扎进机器人行业,到带队实现机器人量产与商业化,喻超与其团队从零部件到整机,一步步走来,用十年的坚持与沉淀,浇灌出梦想的果实。
r“软硬兼备”的全栈技术能力
r“一秒弹射起身”的背后,藏着鹿明清晰的发展理念:机器人既要拥有聪明的“大脑”,也要具备灵活的“小脑”——软件和硬件,必须两手都硬。
r在鹿明机器人深圳办公室的门口,展示着一系列鹿明自研的机器人零部件模组。有大小不一的一体化关节模组,也有具备了0.06mm分辨率的超微视、触觉感知模组。
r这些零件不仅性能更强,成本也更低:一体化关节相比市场常规方案成本降低超10%;灵巧手采用响应更灵敏的全驱动方案,比主流欠驱动方案更灵活,成本还优化了40%。
r基于这些关键部件,鹿明打造出三条成熟产品线:
rLUS系列:全尺寸人形机器人,全球首个实现“1秒起身”;
rMOS系列:全球首个双臂负重可达50kg的具身机器人,负载能力超同类一倍以上,可适配90%以上的工业物料转运场景;
rNIX系列:迷你人形机器人,面向家庭陪伴与商业服务,能通过智能算法实现人机自然交流。
r“我们不仅要做建立技术护城河,还要让技术和商业真正结合。”喻超说,这种“大脑”+“小脑”协同的全栈式研发能力,让鹿明成为了目前行业内少数集研发、制造为一体的机器人公司。
r技术的硬核实力,获得市场的认可。成立仅半年,鹿明就获得了包括英诺基金在内的近2亿元天使轮融资,连续三轮,迅速赢得市场信任。
r“技术梦想”在宝安生根发芽
r目前,鹿明机器人在深圳与苏州两座城市均有业务布局,而深圳的办公地点,就位于宝安。谈到宝安,创始人喻超的第一印象就是:“响应速度真的快!”
r“深圳,尤其是宝安这里有许多上下游中小供应商,他们对于我们需求的响应非常快,通常询价当天就能得到回复,而别的地方的厂家可能会拖上好几天。”喻超说。
r根据最新数据,宝安全区拥有5.7万家制造企业,5592家规上工业企业,涵盖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,是深圳市制造业“压舱石”一般的存在。在这里,“一天找齐上下游,三天做出产品”的故事不再是想象,而是实打实存在的事实。
r除了完善的供应链,宝安如今在具身智能发展方面的另一张“王牌”,在于场景应用。
r今年初,宝安提出要打造全国首个“场景全域开放标杆城区”,目标从今年起,每年开放100个以上创新应用场景,发布1000项以上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方案,撬动应用金额超1000亿元。
r“所以说,宝安特别适合硬件初创团队。”喻超总结道,“既有性价比高、反应快的供应链,又有政府推动的真实落地场景——我们的技术梦想,就在这里生根发芽。”
r智库观察
r深圳大学张劲教授:
r打通AI 与传统制造 “最后一公里”
r当日与深圳商报记者一同前往鹿明机器人的,还有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、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负责人张劲,一位专注开展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人机交互领域研究的专家。
r“像鹿明这样的人工智能企业,前期研发投入大、部署成本高,对创业者综合能力要求极高。”张劲指出,这类企业迫切需要真实场景和海量数据,验证技术路径、推进产业化——而政府可更加灵活地扮演链接技术与场景的“桥梁”一角。
r张劲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表示,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传统制造企业只专注自己的行业,并不了解现在的机器人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,也不知道具身智能能够为自己带来什么,在技术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存在“认知鸿沟”。在这种现实背景之下,哪一个地区政府可以更主动对接,更开放场景,将成为区域的突出竞争力。
r他指出,深圳宝安是知名的产业大区,拥有大量的工业场景,政府可以发掘传统制造业中的潜在应用场景,推动技术方与制造方对接,消除信息差,搭建“示范场”,让技术跑通、让企业看见,未来将有望在人工智能产业化方面抢先一步。
r(深圳商报)
仁信配资-配资平台网-可靠的配资门户-股票杠杆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