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迅出生时,家人对他的生死抱有很大的担忧,因此给他施加了多重保护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将他的名字“记名”在神佛的册上。为什么家人如此担心?这背后有一些原因。首先,鲁迅出生的那天正好是阴历八月初三,与灶王爷的生日相同,而灶王爷可是掌管家庭庇护的神灵。出生在这一天,就意味着可能会冲撞神明。其次,鲁迅出生时身上穿的“衣包”很薄,像传统的蓑衣,这种特征在新生儿中极为罕见。再者,鲁迅的出生年份恰巧是闰年,按照当时的迷信观念,闰年出生的孩子天赋非凡,定有不凡的前途。
所谓“记名”,实际上就是把孩子的名字注册在神佛名册上,标志着他已得到神佛的庇佑,能够避开灾难,驱除邪祟。鲁迅最早向九天玄女进行记名,这意味着他已经接受了来自神佛的庇护。记名之后,鲁迅需要自己起一个法名,虽然九天玄女并不会直接显灵赐名,记名者只能从四个字中挑选一个字,再加上任意一个字形成自己的法号。至于鲁迅的法号是什么,已经不可考了。领取了法号之后,鲁迅每年都要举行祭祀活动,带上三牲(鸡鸭鱼)去祭拜,感谢神佛的护佑。
鲁迅还向一位和尚请教,拜师之后家里要捐献一笔钱财给寺庙,然后才能领到一个法号。鲁迅的法号是“长根”或“长庚”,具体哪一个至今没有确凿证据。此外,师父还送给鲁迅三件“法宝”。第一件是“百家衣”,寓意希望他能够聚集百家之气,消灾祈福。第二件是一根名为“牛绳”的物件,这物件上绑着许多小物品,如历本、镜子和银筛等。据说只要带着这些物品,邪灵便无法靠近鲁迅。第三件则是一枚小簪子,锋利如刀,可以用来斩妖除魔。
展开剩余70%鲁迅的师父所住的寺庙是绍兴的一座名为长庆寺的庙,距鲁迅家并不远。这座寺庙虽然规模较小,但声誉不差。龙师父,是鲁迅的师父,他的法号已经无从考证,但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“阿隆”或“龙师父”。龙师父的长相十分特别,他瘦长的身子,面庞也很瘦,眼睛细长,留着两绺下垂的小胡子。师父待人非常和气,对鲁迅也格外关照。但令人惊讶的是,他从来不教念经,更不传授佛门的戒律。虽然他有时穿上袈裟,庄严地做法事,但平日里,他不过是一个穿着简朴衣衫的俗人。对鲁迅来说,师父的形象和他所传授的教义似乎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。
龙师父还有个妻子,也就是鲁迅的师母。师母大约四十岁左右,身形偏胖,经常穿着一身黑色的纱衫裤,在院子里乘凉。鲁迅常常和师母的孩子们一起玩耍,偶尔还能吃到一些水果和点心。鲁迅的师父与师母的爱情故事十分传奇。年轻时,龙师父可是个相貌英俊、才干出众的和尚,他活跃于社交圈子,认识不少人。有一次,他在乡下看社戏,便上台替戏班敲锣,这一举动引起了台下观众的不满,一时间有人开始对他恶言相向。龙师父不甘示弱,立刻回击,结果引发了一场“战斗”,几根甘蔗像雨点一样飞了过来,最终,他不得不仓促逃进一家人家,而这家人的主人,正是后来成为鲁迅师母的寡妇。
鲁迅的师兄弟们也各有特色。大师兄是个孤僻的穷家孩子,常住在寺庙里,性格冷酷寡言,几乎没有朋友。三师兄比鲁迅大十岁,是鲁迅最亲近的师兄之一,后来,他也娶了妻子。有一次,鲁迅曾用“和尚不许娶妻”来嘲笑三师兄,结果三师兄毫不尴尬,反而直视鲁迅,严肃地告诉他:“和尚没有老婆,小菩萨哪里来?”这话让鲁迅有些无言以对。
1948年春天,许广平带着周建人等人来到绍兴,专程拜访了长庆寺,见到了龙师父的孙子企祥师父。企祥师父告诉他们,龙师父的后代原本有二十四人,但大多死于贫病、战乱或被流氓欺辱,现如今,能活下来的仅剩他一人。
汪曾祺的小说《受戒》中,也描述了类似的“剃光了头发的俗人”生活。在江苏高邮的一个小庵里,五个和尚的生活非常接近世俗化,其中一位叫做“仁海”的和尚有妻子,每年都会带她来庵里住一段时间。这个庵里的人过得非常随意,几乎没有任何清规戒律,甚至连杀猪这种世俗行为也毫不避讳。
类似的故事并非个别现象,作家张忌在《出家》中也写到过一个来自村庄的男子,他为了谋生,在城里做过送牛奶、报纸等工作。后来,他被寺庙请去穿上僧衣,接手了一些庙务,最终成为了寺庙的住持。
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“出家”生活的世俗化,还是对中国传统佛教寺庙以及僧侣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。在鲁迅、汪曾祺、张忌等作家的笔下,和尚们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,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加世俗化。
发布于:天津市仁信配资-配资平台网-可靠的配资门户-股票杠杆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