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计算机教师到生涯点灯人:一位高校副教授的"全生涯"成长路
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“职场导航”工作室里,张美华(以下简称美美老师)正低头整理案头的咨询记录——泛黄的笔记本上,密密麻麻记着学生的困惑:"考研还是就业?""父母总替我选专业怎么办?""实习受挫后很自卑"……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,这位身着米色针织衫的东北女性抬起头,眼角微弯:"每个问题背后,都是一个正在寻找方向的灵魂。"
从计算机专业教师到高校生涯规划课程负责人,从迷茫的二胎妈妈到学生口中"比导航还准的生涯导师",美美老师用21年时间,在生涯教育的土壤里深耕出一片光。如今,她的"美美全生涯工作室"已经启航,而故事的起点,要从一次"被迫"的转型说起。
从"讲代码"到"解心结":一位教师的自我突围
2004年,美美老师的第一份工作是湖北银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教师。彼时的她,觉得"把C语言讲清楚"就是好老师的标准。"把专业课程讲好,把计算机理论+实操讲好,学生学会专业知识就是好老师。"她坦言。
展开剩余87%转折发生在产后两年。因家庭原因暂时离开讲台的张美华,被学院召回担任辅导员,随后转岗为综合素质教师。"突然要面对学生的情绪崩溃、团队矛盾、未来迷茫,我像走进了一片陌生的森林。"她笑言,那时的自己像个"知识漏斗"——心理学、职业规划、情绪管理……所有没接触过的领域都要从头学起。
为了给学生上好职业素养课,她泡图书馆查资料,跟着心理咨询师旁听案例,甚至自费参加生涯规划培训。"有次给学生做自我探索活动,我设计的问卷漏洞百出,被学生当场'怼':'老师,这问题没意义!'"说到这里,她爽朗地笑起来,"但正是这些'难堪',推着我往更专业里钻。"
渐渐地,她开发出大一至大三的职业素养系列课程,涵盖自我认知、团队协作、就业实战等模块。独特的"体验式教学"让学生在沙盘推演、情景模拟中看清自己的职业倾向。2014年,她凭借这套课程和扎实的教学功底,被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聘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负责人,正式开启与生涯教育的深度联结。
1200次咨询背后:做学生人生的"校准仪"
如今,美美老师每周都会坐镇学校生涯工作室,累计接待咨询超1200例。翻开她的咨询台账,记录着一个个鲜活的改变:
大三女生小琳因"父母逼考公务员"陷入抑郁,美美老师带她梳理兴趣与能力,用霍兰德测试和MBTI分析辅助决策,最终小琳说服父母,成功入职互联网公司做产品运营;
考研失利的男生小周焦虑到失眠,美美老师陪他复盘备考过程,发现其优势在实践而非应试,推荐他参加求职实训,最终拿到头部企业管培生offer;
还有家长带着"孩子厌学"的困扰找来,她从家庭沟通模式切入,指导父母放下控制欲,半年后孩子主动规划起大学生活……
"生涯咨询不是替人做决定,而是帮人找到属于自己的'导航系统'。"美美老师说,她最欣慰的时刻,是学生发来消息:"老师,我按您说的做了职业访谈,发现自己更适合新媒体运营!"或是家长感慨:"现在我和孩子能坐下来聊未来了,谢谢您。"
她的书架上,5本自编教材格外醒目:《大学生就业指导》《自我探索与自我管理》……这些凝结着她一线经验的"工具书",已被多所高校选用。"学生的问题在变,教材也要跟着变。"她指着新出版的《人际沟通与公众表达》说,"现在的孩子更需要共情力和表达力,这是职场软实力的核心。"
从校园到社区:把生涯教育做成"幸福传递链"
美美老师的服务从不限于校园。每周末,她会雷打不动走进社区,和家长们聊"如何和孩子谈职业规划";每年9月,她会站在高中礼堂,给高一新生讲"生涯视角下的选科与学习";迎新季的家长课堂上,她总能用"东北大妞"的幽默化解焦虑:"别盯着孩子考多少分,多问问'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'。"
"生涯教育是个系统工程。"她认为,学生的迷茫往往源于家庭认知的局限,家长的焦虑又会反哺给孩子。曾有位母亲带着"女儿必须进金融行业"的执念来找她,美美老师带母女俩做职业兴趣测评,发现女孩真正热爱的是插画。"现在母女一起学插画基础,妈妈还开了家文创小店支持女儿。"提起这个案例,她眼里闪着光,"生涯规划不是雕刻石头,而是唤醒种子。"
梦想落地:2025,"美美全生涯"出发
如今的美美老师,既是高校副教授、一级人力资源师、求职能力实训师,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——儿子上小学,女儿刚上高中。"有次女儿问我:'妈妈,你为什么总在帮别人解决烦恼?'我告诉她,因为看到别人变好,我会更幸福。"
2025年,她创办"美美全生涯工作室",将高校专业资源与社会需求对接,为更多学生、家长和职场人提供"生涯诊断+规划+赋能"的全周期服务。"名字里有'美美',取“美好自己,成就他人”之意——而她本人,正是这句话最生动的注脚:先活成幸福的“美”,再用专业让更多人“美”起来。
多元规划能力:从“解决具体问题”到“托举整个人生”
美美老师的咨询室里,挂着幅手绘地图:“职业规划是方向标,学业规划是路线图,生涯规划是全景视角,家庭教育是后勤保障,心理疏导是安全绳。”而支撑这张地图的,是她对不同人生阶段的深度理解——这恰恰源于她“多角色”的生活体验。
职业规划:用“过来人的清醒”破局迷茫
曾有位35岁的职场妈妈找到美美老师:“我想辞职读研,但又怕耽误孩子教育。”美美老师没有直接建议,而是带她梳理:“你有10年教育行业经验,读研可以聚焦‘儿童发展心理学’,未来既能提升职场竞争力,又能成为更懂孩子的妈妈。”如今,这位妈妈已拿到华师大硕士录取通知,孩子也因她的学习状态更爱阅读。“职业选择从不是‘牺牲’,而是‘投资自己,反哺家庭’。”
学业规划:用“家长的视角”精准导航
在高校教授《自我探索与自我管理》时,美美老师常举自己女儿的例子:“高一选科,她一开始想选‘物化地’,觉得‘理科好就业’。我们一起分析了她的兴趣、能力、目标,最终确定‘历史+政治+地理’。现在她不仅成绩稳居前列,还说‘终于不用为物理题失眠了’。”这种“从生活中来,到课堂中去”的教学方式,让学生们直呼“接地气”。
家庭教育:用”真实的养育”传递智慧
“最好的家庭教育指导师,一定是自己养过娃的。”美美老师的工作室里,“亲子沟通工作坊”最受欢迎。她设计的“家庭会议”“优点盲盒”等互动环节,全来自自己和两个孩子的实践:女儿青春期敏感,她们每周固定“无评判聊天时间”;儿子写作业磨蹭,她用“游戏化积分”代替催促。“有位爸爸学了‘优点盲盒’后,回家让女儿抽‘今天妈妈夸你三次’,结果孩子主动整理了书包——教育不是对抗,是看见。”
心理疏导:用“妈妈的共情”疗愈创伤
咨询中,美美老师常遇到因学业压力崩溃的学生、因育儿焦虑抑郁的妈妈。她的疏导带着“妈妈的温度”:给考研失利的女孩递温水,听她哭完再聊“你为梦想拼过的样子,已经很了不起”;陪焦虑的母亲复盘“孩子生病时你整夜照顾,这本身就是伟大的母爱”。“我不是高高在上的专家,而是和你一样在养育路上摸爬滚打的‘同行者’。”
采访尾声,美美老师翻开一本旧相册,里面夹着学生们的感谢卡:"谢谢老师让我看见光""您的课改变了我的人生"。她轻轻抚摸这些字迹:"生涯教育最浪漫的地方,是你今天种下的种子,可能在十年后开花结果。"
窗外,暮色渐浓。工作室的灯依然亮着,像一座灯塔,等待着又一个迷路的灵魂来寻找方向。
专访手记
采访美美老师的过程中,最打动我的不是她考取的20余项资质,也不是编写的5本教材,而是她始终保持着"海绵"般的学习状态和对生命的共情力。从计算机教师到生涯导师,她完成的不只是职业转型,更是一次心灵的"全生涯"成长。正如她常说的:"要服务他人,先成为更完整的自己。"在这个焦虑蔓延的时代,美美老师用专业和温度证明:生涯教育,是最温暖的"人生急救"。
发布于:湖北省仁信配资-配资平台网-可靠的配资门户-股票杠杆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